科学定义“接闪角度”,是实验室可以给出一个模型角度供实际应用参考。注意我们首先声明“接闪角度”试验是一个模型试验,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而非直接应用的工程参数
科学定义“接闪角度”,是实验室可以给出一个模型角度供实际应用参考。注意我们首先声明“接闪角度”试验是一个模型试验,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而非直接应用的工程参数。将“接闪角度”统一定义为每个测试机构可复现、可执行的“滚球圆弦外切角”。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针头不是针状,而是球或碟状,就需要将针头进行等比缩小为模型试品。“接闪角度”参数可以间接杜绝利用“提前时间”结果,变换成保护角度或转化虚拟针高,进行宣传而带来的巨大争议。
一、“接闪角度”定义 首先,主要误区是将实验室中的模型实验结果等同于接闪器实际应用中的“保护角度”
”保护角度”有其严格的定义和详细的计算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可参见IEC62305.3.根据LPS分类不同,在不同高度上,保护角度α有不同的曲线取值,如下图。
图1 标准中的“保护角度”计算
所以对于实验结论来讲,将参数命名为“接闪角度”更为贴切,试验结论仅代表滚球触碰接闪器尖端时,弦外切角的优化程度,下文会详细讲解。
二、实验室接闪角度的测试 接闪角度 lightning strike angle
以接闪器为轴,在轴向面XZ形成的,以接闪器的尖端为顶角,杆与临界保护界面间的夹角。该夹角基于滚球法确定保护范围,接闪器轴线与滚球圆弦外切角。(《雷电防护装置—接闪器的性能要求与测试》征求意见稿)
图2 “接闪角度”的实验布设
说明:
1—高压端先导棒;
2—平板地电极;
3—可调节高度的被保护探针(初始试验=0cm);
4—高压端平板电极(云极板);
5—模拟的半径为R的滚球;
6—被测试品;
d—SRAT与试品间距;
H—先导棒到地极的距离;
h—被测试品高度;
θ—接闪角度。
从图中可以看到试品针A点与被保护探针B点是试验的边界条件,根据这两点测试出的接闪角度θ,都可以用来推算两点内的任意一点的角度和高度。
试验方法中我们要确定两个单位“1”、一个垂直和一个水平。试品针高为1m,滚球半径为1m,这两个要求是为了模型实验结果用于工程验算时方便还原真实的针高和不同